「樂聖」貝多芬一生共寫作了5首鋼琴協奏曲,第1,2號明亮璀璨、第3號優雅小調、第5號帝王風采、但貝多芬G大調第4號鋼琴協奏曲的渾慍浪漫才是我的最愛。此協奏曲屬於貝多芬中期創作眾多名曲之一。此曲寫於1805-1806年間,而1804-1809年間堪屬貝多芬的創作巔峰期,包括《熱情鋼琴奏鳴曲》、《第三號交響曲,英雄》、《第四號交響曲》、《第五號交響曲,命運》、《第五號鋼琴協奏曲,皇帝》、《小提琴協奏曲》、《拉茲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》、《歌劇費黛里奧》等。
貝多芬在這首曲子開創了新的協奏曲形式。首先,第一樂章不是由管弦樂開場鋪陳,而是鋼琴率先獨奏主題動機,往後的「皇帝」也是這般形式。值得注意的是,貝多芬這段時期的創作很多都有四連音的主題或動機,像是著名的《命運交響曲》登登登登,或是《小提琴協奏曲》開場那四聲的定音鼓。本曲也不例外,鋼琴像是試音般的彈奏出第一個音後,隨後便以四音的動機連結出第一主題。另外一個先例為第二樂章到第三樂章中間不停頓。這樣的設計讓往後的舒曼及李斯特也紛紛效尤。
第一樂章,中庸的快板 (Allegero moderato),G大調,4/4拍,奏鳴曲式
如上文,鋼琴一開場即奏出第一出題,溫和地,輕聲地,訴說四音為組的音形絮語,而樂團接手後也帶出小調的第二主題,不過沒有發展太久又轉回大調作結。鋼琴再次進入時依然是演奏相同的音形,這次則是多了快速音群、三連音、琶音、分解和弦等音形,直到再現部,鋼琴彈奏出與樂章剛開始時的一樣的旋律,只不過這次已不是溫柔婉約了,而是力慍十足。在再現部後,作為獨奏樂器的鋼琴才真正演出屬於他的華彩樂段。本樂章就在華麗的鋼琴與樂團的四音形中結束。
第二樂章,流暢的行版 (Andante con moto),e小調,2/4拍
別於一般沈靜悠緩的第二樂章,貝多芬除了以樂團與鋼琴對話形式建構本樂章,這兩者的對比亦讓此樂章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同。樂團的緊繃,鋼琴的溫婉,這樣的精神分裂幾乎佔據整樂章,好在樂章末兩邊的聲音都緩和下來,看似可以結尾時,鋼琴不知道是不情願,還是等不及進入下個樂章,由低到高,奏了幾個單音,樂曲接到第三樂章。
第三樂章,甚快板 (Rondo: Vivace),G大調,2/4拍,迴旋曲
在這樂章樂曲轉回明亮的大調調性,由樂團先行抖擻的帶出迴旋曲主題,鋼琴以變奏形式附和,接著鋼琴直接奏出第二主題,再換樂團跟和。樂曲尾聲鋼琴會有一段裝飾奏,與樂團間的搭配亦美巧精細,再以迴旋曲主題音型燦爛結束本曲。
由於第4號及第5號都是以鋼琴開場的協奏曲,但這兩首卻是不同風格。第5號「皇帝」開場華麗,加上他的盛名,所以比較早接觸;第四號開場溫婉,但卻後勁十足,尤其是第一樂章,已經成為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中我最喜歡的樂章了!
以我一個門外漢的經驗談,迴旋曲(如第三樂章)這種簡單易記的旋律雖一開始較容易愛上,但聽久易膩;而像第一樂章這種類型的,則越陳越香。
以下三則連結分別為「狼女」葛莉茉(Helene Grimaud)、阿勞(Claudio Arrau)、巴倫波因(Daniel Barenboim)的版本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